9月课程花絮 | 在制造强市-青岛的黄金72小时

九月的青岛褪去夏日灼华,在秋日中默默积蓄力量。青岛作为我国著名的品牌之都,也是一座制造业强市,家电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机械钢铁等产业的发展颇具规模,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

2021年9月24日,先进制造领袖人才计划——总裁深修项目为期三天的学习走进青岛,感受这座制造强市的独特魅力。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司长年勇,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俞少峰,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院士张钰、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原副司长、先进制造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建翔作为此次课程授课讲师,围绕产业的供应链管理主题进行深度分享与探讨。课下我们走进标杆企业-海尔卡奥斯、学员企业-赛轮集团对标学习。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回顾#总裁班学员在青岛的72小时#


01

沉浸式学习

微信截图_20211009111511.png

24日上午,年勇司长在先进制造商学院总裁班的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沉浸式互动学习,总裁班学员积极提问、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部分学员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痛点提出问题,得到了年司长和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深入探讨和有效建议;有的学员更加关注制造业人才流失和新一代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实际困难;也有学员就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展开不同观点的热烈碰撞......

课程时间有限,面对数十位制造业优秀企业家的好学之心,年司长与学员们相约下一次“线上学习”,欢迎大家随时交流。

微信截图_20211009111739.png

25日上午,俞少峰教授以《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技术专场教学。课程围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展开,现场的“半导体人”就课程内容和行业问题与俞教授积极交流探讨、酣畅淋漓。

微信截图_20211009111904.png

25日下午,张钰老师以《供应链与数字化》为主题,围绕供应链宏观环境、供应链数字大环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字与供应链金融、理解数字化五方面详细展开讲解。

张钰老师表示: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的精益生产模式,加重了全球供应链危机。企业界可能需要再次转变思路,从Just In Time,变为 Just In Case,也就是“以防万一”,在供应链最薄弱的环节加大库存冗余,来对抗市场波动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微信截图_20211009112127.png

26日上午,王建翔司长作为总裁三班班主任,在美丽的青岛展开三班第一课。课程围绕《立足“专精特新”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主题展开,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三方面深入分享。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我国的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万户。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后期快速恢复增长,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1.3亿户,2020年个体工商户新增1000多万户,从8000多万户增加到9000多万户,带动两亿多人就业。2020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46亿户。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

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近84亿元奖补资金,支持了200个开发区,受益企业有2000家以上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课程的最后,面对优秀勤学的制造业企业家们,王司长勉励大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头脑要特别清醒,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做到在各种重大竞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02

企业访学

微信截图_20211009112226.png

青岛访学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黄岛区的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对标学习海尔卡奥斯平台。海尔卡奥斯业务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工业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智能工厂建设及软硬件集成服务(精密模具、智能装备和智能控制)、能源管理等业务板块、助力中国企业实现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升级快速转型。

微信截图_20211009112405.png

此次学习我们深入了解并体验海尔集团的定制化智能系统、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海尔家电生产线及一系列数字化智能产品,感受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和面向未来的物联网新生态独特魅力。

微信截图_20211009112503.png

特别鸣谢:先进制造总裁二班学员——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模具平台总经理曲振伟对此次访学的大力支撑和全程安排。

微信截图_20211009113049.png

青岛访学第二站,我们受邀前往总裁三班学员企业——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赛轮集团是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民营轮胎企业(股票代码:601058),也是中国第一家“走出去”建厂的轮胎企业。目前,集团营业收入排名全球16位,国内第三。

座谈会中,我们了解到集团在2020年发布的全球首个橡胶轮胎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的建设情况,观看了目前“橡链云”在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零售门店协同、国内外物流、智能轮胎服务等主要领域的应用场景。

“橡链云”的诞生,意味着赛轮朝着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迈进了一大步,推动着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同时也在助推青岛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进一步增强青岛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赛轮集团以做一条好轮胎为使命,用好产品打造世界顶级轮胎名片。在赛轮集团的生产车间,我们看到如何在38秒内生产一条轮胎、感受各种水果气味的橡胶、触摸3米余高的特种轮胎......

特别鸣谢: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大学校长王峰全程陪伴。


03

班委成团出道

6月25日,先进制造总裁三班在北京工信部万寿路办公区正式开班;9月24日,总裁三班的班委会在学员的积极自荐、他荐,激烈竞选中尘埃落定。在一个半小时的班会选举大会中,我们深感学员对班集体的热爱与责任心,因为疫情原因未能来现场的学员也通过录制视频、电话连线的方式参与了此次竞选。 

以下为总裁三班班委会名单:

班长——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占卓同学

秘书长——力鼎智能装备(青岛)集团有限公司刘宗毅同学

学习委员——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旻同学

文娱委员——北京达麟投资董事长柳娜同学

纪律委员——沈阳汉科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英龙同学

体育委员——嘉兴景焱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永新同学

CFO——北京华康天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建华同学

微信截图_20211009113248.png


04

十月再会

三天时光匆匆,我们的学习和交流总是意犹未尽。10月22-25日,先进制造领袖人才计划-总裁深修项目将在老工业基地——辽宁沈阳发起一次关于“研发创新与新材料应用”的主题学习,下次再会!


<一些小彩蛋>


(部分学员感想)

微信图片编辑_20210927161500.jpg

微信图片编辑_20210927161429.jpg

学员朋友圈02.jpg


先进制造商学院官网

童国华:乘“云”而上 助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本文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童国华出席第六届制造强国高峰论坛暨“十四五”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峰会”所作《乘“云”而上 助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主题报告,以下为演讲全文,未经本人审阅,只作学习参考使用。

微信截图_20211119143223.png

尊敬的李部长,尊敬的陈总师,听了两位的报告深受教育和鼓舞,对我们制造业企业来说既坚定了发展的信心,也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刚才两位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接下来我从做制造企业的角度来谈谈企业在新时代下,该怎么转型升级,怎么加快发展。  

新技术的加速创新日益融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打造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改造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必修课。

 

01


数字化转型是一门“必修课”

总书记非常关心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当中的情况,2020年11月18日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速发展的情况下,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的数字经济。

总书记也特别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纪元战略的选择。我们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增加。

微信截图_20211119143432.png


大家可以看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制造业也至关重要。

从工业革命的发展来看,今天我们面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数字革命,科学技术的突破给数字革命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撑。

从关键要素来讲,数字已经成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

从生产组织者创新来讲,我们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产业资源在按需流动,产业能力要按需匹配,按价值与贡献来分配。

数字经济的范式是多样化、个性化的,跟工业时代相比,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在经营方式上有很多转变。首先我们过去关注的是产品,今天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客户;过去我们是单一去进行一个技术的研发,现在我们关注的是要对整个产业链如何去进行创新和发展。

数字化转型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一下,从一个企业的战略转型到最终产品技术创新都面临着组织、企业文化、业务模式的再造,它会衍生出很多新业务。这样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符合智能化、信息化,还有数据安全化等。

数字化转型也是企业的生存题。

今天面对着新技术的催生,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信息技术到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许多新业务模式、新业态,倒逼企业必须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但是目前制造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我们如何降本增效,通过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不断地优化决策,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减成等,都需要应用大数据的概念。

从提升企业竞争力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数字化相关技术和工具来挖掘数字价值,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从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来看,数字化转型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需要企业从战略、组织、运营等全方位进行变革,赋予企业发展新动能。

一个通过数据全副武装的企业和一个停留在机械化乃至人力密集型层面的企业竞争,胜败将是显而易见的。

微信截图_20211119143637.png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必然选择。

它对推动收入增长、市场渗透率增加、客户流失率降低、生产力增强、职工人数降低,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从制造业、物流业还是零售业,可以从数据看到,据统计2020年企业战略与政府规划咨询中,超过50%含数字化的转型内容,90%提及数字化或数智化。这为企业开辟新市场,获取新利益和新的发展机会提供了非常好的商机。

从制造业来看,数字化转型以后,成本降低17.6%,营业收入增加22%。大家可以看到数字化转型是可以实实在在给企业带来好处的。

最近几年我一直是在呼吁国家要重视数字化的建设,这四年政协我提的都是关于数字化方面的提案,包括数字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强社会数字化转型、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价值挖掘、也包括数据的安全。

 

02


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较为明显的问题还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产业数字化水平偏低。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企业数字化程度进行了一次检验,也可以说是对我国数字化经济一次极大的推动。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乐于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疫情刚开始时,我们数字化能力还是非常薄弱的。但是在工信部的直接组织下,不到十天建立全国疫情物资供应平台、受助平台,全国所有口罩厂、服装厂的东西全部上到这个平台,工信部派督导到各企业去,保证物资运到疫情的一线。

但是从个体企业来说,有时候还是有一些困难。

数字化转型具有周期长、复杂程度高、投资大等特点,大部分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都面临着不会转,就是我们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深,能力不够。

数字化转型不是信息化的延续,信息化解决的是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做的是经营。

另外是不敢转,因为转型成本较高,缺乏数字技术人才。

我们怎么去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将如何去做?

一个企业的发展要么是技术推动,要么是市场拉动。今天我们面临疫情,应该说企业是被市场拉着往前走的,进行数字化转型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及关键应用软件等方面差距很大,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必须承认差距,只有承认差距,才能更加地努力去迎头赶上。

数字化转型工作需要敢于啃硬骨头。

我们首先要转的是什么?是观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们转型的目的是什么?是要从管理转到经营。

过去企业关心的是什么?关心的是产品,产品怎么适应客户、适应市场、适应需求。但今天要做数字化转型,我们关心的是什么?是客户,最终客户对我们产品的感受。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投入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比较纠结

它有投入较大且与产出存在着错位、不匹配现象。它投入不一定有回报,有一个延迟的过程,如果我们是企业,我们无法理解这个延迟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还涉及到了重构产业发展连接关系、产业发展组织模式,涉及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还涉及到数字科技技术攻关,可谓是千头万绪,困难重重。

上述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企业勇敢的去面对、敢于去克服、善于去攻关,才能够很好地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去啃下硬骨头。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思维、预算、蓝图三方面。

企业家对数字化转型认识深度不够,对新技术了解掌握不够,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辅助企业发展的锦上添花,还是企业的变革,重塑企业竞争力。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明显的数据价值创造或投资回报,企业不愿拿出较多投入,难以支撑投资成本相对较高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们说创新,一方面是企业的连续创新推动企业把产品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去做颠覆式的创新。

作为研发人才所做的可能是把以前做的项目、产品做的更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连续性地开发。创新型人才是要他做颠覆式的创新,要不断地思考企业未来发展,可能是企业自身的颠覆,也可能是对整个行业的颠覆。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基础、安全、生态三方面。

基础: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与转型基础相对薄弱,难以支撑企业业务快速发展,企业不仅要学“新课”,同时还要尽快补齐“旧课”。

安全:数据安全的外延在不断拓展,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已经成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生态:数字化生态平衡如果能够打破行业、企业之间的壁垒,打造一个共建、共享、共生、共融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03


拥抱数字,转变未来

很重要的是打破旧圈,破茧成蝶。

大数据改变的不仅是ICT行业,也是对工作、生活与思维的大变革。

数字化转型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位专家学者的首要战略议题及研究方向之一。

数字化转型是躲不过去的业务重构巨浪,要么跨过山丘,要么惨遭淘汰,没有例外。

我们在数据化新时代怎么去适应,怎么去求变?这是最重要的。

微信截图_20211119143734.png


看一下数字化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区别。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一个是以产品为中心;一个是多元化能力,一个是单一的管理;一个是智慧的大脑,一个是线性分析。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组织管理从“控制—命令”到“服务—指导”再到“激活—赋能”。

今天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赋予每一个员工经营管理的理念,让他们真正地能量被激活,使数字化赋能于企业的发展。

所以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最具价值的生产要素正在加速成为全球增长新的动力、新的引擎。可以说,数据正逐渐成为21世纪的石油,它是一个新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将线下业务流程搬到线上,而是在打通“研究、生产、供应、销售、服务”整个业务链的基础上,做大数据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驱动力。

传统企业如何做?1.改变认知;2.绘制蓝图;3.数字化应用;4.以客户为中心;5.提升数据能力。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1.是否提升客户体验;2.是否降低增效;3.是否快速响应市场变化;4.是否促进以数据为依据的决策制定;5.是否降低企业发展风险;6.是否保障信息安全;7.是否产生新的商业模式;8.是否提升核心竞争力。

微信截图_20211119143744.png


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认真地去思考,对我们数字转型提出战略愿景。

制造业如何做?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建立这样的系统,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产业链。

数据经营企业如何做?明确数据权属,严格考核培训,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数字转型服务型企业如何做?强核心、强服务。

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

要改变认知逻辑、战略逻辑、管理逻辑,企业才能更好地实施数字化转型,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益。

变生新机,转创未来!用我们的创造、创新去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让制造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口述:童国华

编辑:于   红

来源:先进制造商学院